杯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用的工具,它的功能有很多,比如品茗、飲酒、喝水……都需要用到杯子,尤其是在茶具中,一款品茗杯是必不可少的。除了實用之外,杯子還有更特殊的意義,一杯子諧音是“一輩子”,因此杯子也是古往今來饋贈親朋好友的最佳選擇。
根據考古資料顯示,最早的杯子始見于新石器時代,那時的杯子大多是橢圓形的陶制杯,兩側有耳,被稱作耳杯,主要用來飲酒。
商朝和西周早期出現的杯子叫青銅觚,圈足,敞口,長身,口部和底部都呈現為喇叭狀,主要也是用作飲酒,也可作為禮器。在商代還有一種酒禮器,就是的爵杯,在當時,它是等級、身份標志的青銅禮器組合的核心器。
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,其中漢代的漆耳杯最具有代表性,器形小巧別致,橢圓形、淺腹、長沿旁有扁耳,相當于把手的功能。
到了五代時期,出現一種仿漢代銅器樣式制作的杯子,敞口微斂,弧壁漸收,高圈足外撇,被稱作鳥式杯,主要由南方著名的青瓷窯——越窯燒制。
唐代時,經陸羽《茶經》的倡導,飲茶文化盛行,這也導致漆器逐漸被瓷器所取代,白瓷興盛起來,與青瓷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,由于瓷器在輪車上拉制成形,做成圓的方便,所以瓷杯不再做成橢圓形,并且出現了專用的茶具,比如茶托、茶碗、茶瓶等,從此茶與瓷結下了不解之緣。在唐代,有一種茶杯為了防燙手,會在茶杯下加上一個托盤,并在以后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蓋碗,大宋定窯就有一款精美的白瓷蓋碗,點擊“鏈接”可進入大宋定窯官方淘寶店購買
唐代人在喝茶時采用的是煎茶法,把茶餅碾成粉末,放蔥姜鹽在沸水中煮,如同現代人喝湯。到了宋代,流行的是點茶,把茶末碾碎,調成膏狀,放入茶盞中用沸水沖注,再以茶筅攪出白沫,因此在宋代出現一種風靡全國的游戲,叫做“斗茶”。在《茶錄》中記載了斗茶的規則:“"鈔茶先注湯,調令極勻,又添注入,環回擊拂,湯上盞可四分則止,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,建安斗試,以水痕先沒者為負,耐久者為勝?!睘榱诉m應斗茶之需,在宋代會把白色的茶盛在黑色茶杯里,這樣對比分明,易于檢視。所以,黑色茶杯在宋代非常流行,尤其是定窯中的“黑天鵝”——黑釉定瓷茶杯大受歡迎,具體可看《黑定,是定窯瓷器中的高級貨嗎?》這篇文章。
由于蒙古族是英勇善戰的馬上民族,所以被稱為“馬上杯”的高足杯在元代十分流行,它外觀美麗,實用方便,是陶瓷中的典型器物。
在明代之前,茶杯的大小其實和碗差不多,到了明清時期,由于“廢團茶,興散茶”,導致茶葉烹煮的過程簡單化,所以開始流行小而精巧的杯子。
十九世紀中期,由于各類工業的發展,促使鋼板搪瓷興起,開創了現代搪瓷的新紀元。及至現代,杯子的款式也越來越多,如玻璃杯、不銹鋼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