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宋代五代名窯中,定窯一直是最特別的一個窯系,定瓷因"白如玉、薄如紙、聲如罄",以及精美的裝飾深受民間百姓、達官貴人和皇室的喜愛,但是,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,定瓷也是如此的,“瑕疵”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了。
在古代部分定瓷的瓷身上,會出現一些斑點,因為古人在制作瓷器時,由于設備不完善,在準備坯料的時候,難免會人為帶入鐵質和鐵銹,再比如灰塵落到存放的坯體上,燒制時坯體氧化不充分等,都會導致燒好的瓷器上出現斑點。
開片是中國陶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,最早期的瓷器都有開片的現象存在,五代及宋代,由于燒制技藝成熟,定瓷很少出現開片現象,而在唐代和金代,一些沒有燒制完全,或者胎骨疏松的定瓷,會出現開片現象?,F代人已經掌握了陶瓷開裂的規律,因此設計出開片釉,使開片成為瓷器的一種裝飾,比如汝瓷的開片。
定窯制作瓷器的工藝很多,不少于景德鎮制瓷的“七十二道工序”,所以在制作過程中,需要多次接觸器物,在上面留下指印也就在所難免,因此古人甚至發明了專用的抓取工具,來避免這種瑕疵出現。
定瓷在宋代采用覆燒法,因此會產生一些口沿無釉的瓷器,關于芒口的介紹,具體可以看《北宋晚期的定瓷是否真的“有芒,不堪用”?》這篇文章。
古定瓷經常會出現氣泡,導致出現這種瑕疵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在揉泥的時候不仔細,導致小氣泡沒有排干凈;燒制定瓷時,低溫階段升溫太快,導致游離水沒有及時排出等,都會導致定瓷上出現氣泡。
正所謂“瑕不掩瑜”,雖然古代定瓷會出現一些小瑕疵,但也改變不了其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位置,而且人們也極力控制和尋求改變,并且隨著生產設備的升級,這些瑕疵已經很少出現了。